中新網岳陽4月20日電 題:“亞太地區最大”鉛鋅礦區之變:尾砂庫成游樂場
  記者 李俊傑
  一望無垠的銀白色沙灘上,幾個小朋友正興緻地玩著沙灘足球,不時傳來嬉笑聲。一旁,幾輛沙灘車整齊地擺放著,等待游客的光顧。
  很難想象,這處位於湖南臨湘市桃林鉛鋅礦數十年來開采形成的尾砂庫,如今成了旅游勝地。一到周末,銀沙灘上滿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湖南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採訪報道組記者近日來到這裡,更是見證了,當年“談庫色變”的鉛鋅礦區,經過初步治理後,周邊的河流、地下水源的質量正在逐步改善,周邊居民的農田也已逐步復耕。
  山丘溝壑中的“江南大漠”
  桃林鉛鋅礦是國家“一五”計劃中156項重點工程之一,始建於1956年,屬國家大I型採選綜合企業,曾是中國採選規模最大的鉛鋅礦,號稱“亞太地區最大”的鉛鋅礦區。
  上個世紀80年代,桃林鉛鋅礦達到鼎盛時期。1959年至1998年,這個號稱“亞太地區最大”的礦區,年產量100萬噸,產品直接輸往全國各地。建礦數十年來,該礦累計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工業原材料,為建立中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推進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原企業在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污染。根據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院編製的《岳陽市桃林鉛鋅礦地區重金屬污染“十二五”綜合防治實施方案》統計,由於長期工業廢水的直排及歷史廢渣的無序堆放,該地區歷史遺留固體廢渣約95萬噸,歷史遺留尾砂4500萬立方米,被污染土壤面積達13000畝,其中嚴重污染超5000畝,新牆河50多公里水域嚴重污染,工業廢渣長期堆放,抬高河床,影響行洪。
  地下水、地表水的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對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
  此外,每日百噸的尾砂,經洗礦管道輸送到山丘間的漁潭尾礦庫。年復一年,山丘溝壑不斷被尾砂填埋起來,形成了幾十米深的砂堆。礦砂充滿山丘溝壑之中,綿延數公里,成為迄今為止最大的人工沙漠,素有“江南大漠”之稱。
  據瞭解,尾砂庫建於1959年,匯水面積5.52平方公里,2003年該企業關閉破產後,尾砂庫移交給現今的桃礦辦事處管理。
  初步治理見成效
  由於污染嚴重,岳陽原桃林鉛鋅礦與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等七大重點區域,被《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列為工作重點。
  而該尾砂庫則直接關係到桃礦漁潭地區3萬多人和下游3個鄉鎮近10萬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整治之前,壩體就是用土堆砌起來,安全隱患很大,尾礦庫周圍也是一片荒涼。”當地環保局的官員告訴中新網記者,一到秋冬無雨季節,每遇大風天氣就會形成揚塵,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百姓對此怨聲載道。
  上世紀90年代,尾礦庫的壩體曾發生過兩次管涌事故。當時,附近的老百姓全部緊急撤離。雖然最後有驚無險,但每次下大雨,當地居民都心驚膽戰。
  為徹底治理污染,當地政府於2010年5月組織編製了《湖南桃林鉛鋅礦重金屬廢渣治理工程方案》,經評審後於當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准實施,正式將桃林鉛鋅礦地區納入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七大重點區域之一。
  當地官員介紹,該工程建設總投資為1.55億元,分5年完成計劃。主要採用穩定化/固化加安全填埋的技術處理含有鎘、鉛、砷、銅等重金屬廢渣95萬噸,包括廢物的收集運輸,填埋處理,滲濾液收集所需的各生產設施,輔助設施,公用設施和生活設施。項目分兩個階段進行,於2011年3月啟動,至2013年11月底全部結束,累計3個填埋場收集加工處理廢渣量為608544.86噸。
  通過改造,尾礦庫的壩體設計了排洪系統,及時通過明渠、隧道把積水排到庫外,有效防止了下雨時發生危險。
  同時,在治理過程中,桃礦在尾砂庫四周恢復植被,保留中間沙漠進行旅游開發。
  此外,當地政府還進行了耕地復墾的試驗——在尾砂上先墊約60釐米厚的沙礫質隔離層,再鋪上土壤作耕作層,然後種上國外松等保土能力較強的植物,用於防風固砂。
  記者在現場走訪發現,經過多年的植樹造林,千餘畝的灘面已覆蓋上了綠色的植被。(完)  (原標題:“亞太地區最大”鉛鋅礦區之變:尾砂庫成游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q16eqqj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