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深圳
  外界早已註意到,深圳是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出京考察的首站,而深圳人還特別註意到習近平調研的首家企業,是深圳的一家高科技企業,並且在那裡發出了“國家要走創新發展之路”的最強音。
  兩大信號刺激著深圳。從那時起,深圳高層就已然意識到,這是習總書記對深圳特區寄予的新厚望,是深圳特區增創新優勢的新方向,是深圳作為全中國經濟特區的全新責任。
  今年上半年,深圳的GDP增長8%,高於全國和廣東全省的平均增速。比這個更具新聞價值的是,深圳的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達到2584.94億元,同比增長14.3%,高出全市GDP增速6.3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達四成,構成了深圳推動發展的新動力機組。
  當一些地方政府還困擾在“土地財政”、“財政投資驅動”等發展模式之中時,深圳的賣地收入已降至不足財政收入的一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到GDP的兩成,更加耀眼的是:全市科技研發經費為GDP的4%以上,比多數發達國家還高。
  多年之前,就有不少人議論深圳“特區不特”的問題,乃至提出,“沒有了國家特殊政策,你深圳還能靠什麼發展?”
  的確,如今的深圳特區,越來越沒了“國家給特殊政策”的優勢,但瞭望周刊社調研組在這個城市踏訪數日後,卻發現了一個更大的新優勢正在深圳生成——多種科技創新要素被激活、被組合,牽動深圳更上一層樓。
  科技創新的細胞迅速繁衍,在深圳,科技創新不再是一個口號,不再是一個概念,不再是一個標簽,也不再是一個部門工作的“工程規劃”,而是有形與無形要素編織起來的新生態大系統。從這一系統中,騰訊、華為、中興、華大等一批科技型企業走向全國、邁向世界,擁有了全球背景下的產業話語權。
  2012年,我們曾就科技體制改革進行過一次全國範圍的調研,當時發現的主要問題是,科技創新說起來易,做起來難,受到方方面面的束縛,從政策到觀念到機制等。舊要素的配置很難生成嶄新的東西。
  如今,深圳衝破這些束縛、重配創新要素的實踐正在進行中。這是一個生動的過程,這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從政策到體制到機制,都在變革中。
  繼2008年被確定為全國首個創新型城市試點之後,今年5月,深圳又成為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深圳,正以科技創新為“CPU”,聚合機構、人才、技術、產業、土地、資金、金融、項目等多方面要素,構建良性互動的綜合生態創新體系,以期讓充分活躍起來的要素,形成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的強大合力。
  這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要求。就在這組稿件成型之際,8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再次研究與部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他不僅全面闡述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四個基本要求,還強調要研究在一些省區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形成幾個具有創新示範和帶動作用的區域性創新平臺。深圳的實踐已經證明,這是十分必要的。
  習近平指出,“從發展上看,主導國家發展命運的決定性因素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只有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主導深圳未來發展命運的就是,在科技創新上要始終走在全國的前列,並舉頭觀世界,看準大方向,超前規劃佈局,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速趕超甚至引領世界的步伐,成為代表中國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戰略主動的龍頭。
  新深圳必然帶來新希望。□(文/吳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q16eqqj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